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过收视率了?
自爱芒腾优几大流媒体兴起后,电视端用户的日渐减少,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而收视率这个概念,在多数观众心中的存在感也随之淡化。
去年12月,#一部剧收入1亿多9000万买收视率#热搜一出,让收视率造假问题再次成为话题焦点。不少网友在咋舌的同时也不免好奇,收视率为何如此值钱?
不妨带着疑问来看看,“收视率”的发家之路。
2009年之前:以全国网为准的索福瑞和尼尔森
上世纪90年代,中国广电系统引进外资企业并与之达成合作,成就了我们如今熟知的两套收视率体系——索福瑞和尼尔森。
索福瑞即今天经常提到的CMS,亦即“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”,成立于1997年,是央视市场研究(CTR)与法国索福瑞集团成立的中外合作公司,从事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,服务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传媒行业。而尼尔森收视率,则来自于AGB尼尔森(以下简称尼尔森),它由世界头部调研公司AC尼尔森与世界最大传媒集团WPP合资成立,专门从事媒介视听率调研。
索福瑞和尼尔森都背靠国际上强大的媒介机构,在经验、技术和资金上,可谓旗鼓相当。略有不同的是,索福瑞因为有央视的加成,在项目资源和信息上比尼尔森又多了一分优势。
在2009年前,不论是索福瑞还是尼尔森,采用的都是抽样调查的方式来对收视率进行估算,即通过在样本用户家庭的电视机上,加装收视测量仪获取数据来计算,这也是他们的共同点。
而样本容量的差异,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。样本容量的不同也势必导致结论的差异,2005年的热播剧为例,在CCTV1播出的《亮剑》,索福瑞的平均收视率为8.4%,而尼尔森的则为7.88%。
数据的不同意味着排位不同。在缺少其他辅助参考的情况下,样本容量更大的尼尔森,似乎受到更大的认可。由光线传媒创办的节目“电视剧风云榜”,就是以尼尔森收视率为准进行评奖。
其实,就观众近十亿的中国市场而言,几万的样本检测还是过于片面,这也导致了抽样检测的方法至今仍备受争议。
索福瑞与尼尔森的对峙一直持续到2008年。由于尼尔森背后的WPP在欧盟反垄断的要求下,将AGB尼尔森50%的股权置换给母公司AC尼尔森,并同时入股索福瑞。如此,尼尔森既失去了WPP支持,又面对着在WPP支持下更加强大的对手索福瑞。加之金融危机的压力,尼尔森选择退出中国市场。
至此,分庭抗礼的局面结束,对手不再的索福瑞走上了独大的“康庄之路”。
2009-2013:逐渐占据市场TOP位的索福瑞
2009年后,索福瑞在运营全国网的基础上,开始对省网、城市网矩阵的铺设。
影响收视率的因素有很多,地域、时段、季节、频道、播放轮次等都会导致收视率出现较大波动。而索福瑞设立省网和城市网的原因,是希望收视率的反馈可以更精准、更适合不同广告商的需求。
面对不同的目标观众,选择的样本也就自然不同。倘若目标是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市场,那么就更适合选择城市网作为参考;而目标如果变成了一线城市的高知群体,那么省网则会更具参考价值。
索福瑞以迅猛势头快速上位,让CSM收视率在当时成为电视节目、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“通用货币”。
尼尔森退出后,虽然间歇地冒出了几家收视公司,如由原尼尔森中国区高管们创立的泓安数据、专注收视调查的美兰德、着眼电视全媒体传播指数的泽传媒等。但这些数据公司都无法与背靠央视的索福瑞抗衡,无对手的索福瑞逐渐在收视市场确立TOP1的地位。
虽然索福瑞在有意识地增大样本容量,但就中国的人口基数而言,样本水位依旧不高,这也给样本污染留下了可乘之机。数据的可操作空间大,直接导致了某些榜单逐渐落下“水榜”之名。
首先是某些南方公司想到了操纵收视牟利的“捷径”,继而全行业被造假势力绑架,某普遍用于广告投放参考的城市网成为了污染的重灾区,而多年得不到治理。
2014-2021:智能电视促生新端口,大数据后来居上
由于智能电视和流媒体的普及,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需求愈演愈烈。因索福瑞始终有数据反馈延宕的问题,在此番情况之下,通过技术与智能电视紧密联动的酷云、勾正、欢网,应运而生。
此三者的相同点是,都可以通过对智能电视的实时监控,达到对收视率的实时反馈。它们获取数据的方式并非传统的抽样调查,而是通过与运营商合作,直接与智能电视端相连来获取数据,如此就避免了覆盖面过于狭小的问题。因而在技术的加持下,酷云等收视率的产出更直接有效,通过网络实时传输降低了外界对观众的干扰,提升了收视造假的难度。
当然,在共同点之外,酷云、勾正、欢网也有着不少差异。
首先,体现在数据采集对象上。酷云主要使用台标识别,对IPTV端大数据收视统计;而勾正和欢网则是对OTT端进行数据统计。
此外,在矩阵铺设上,酷云、欢网、勾正也有所差异。就目前而言,酷云的收视矩阵最为完善,不仅采取了全国网加城市网(34、52、55、71、29城)的划分维度,还有着城市等级(一级、二级、三级城市)、地域(华东、华南、华中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、东北)的维度划分。欢网则只在行业分城中划分了全国网+55城的两个维度。勾正则只有全国网的维度。
综合酷云、欢网、勾正三家公司的异同来看,酷云不论在覆盖面还是在统计方式上都更具优势,在后续发展中脱颖而出。
据《广电时评》文章,早在2016年,广播电视规划院便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下,牵头组织多家广播电视台、网络运营商、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,陆续开展了收视核心技术研发、标准制定、小范围规模实验等工作。可见,对于频频引发行业内外诟病的收视造假乱象,广电总局早就有所动作。
中国视听大数据的出现,正是通过官方渠道来对收视问题进行“规范”。
2021至今:抵制收视造假,数据殊途同归
中国视听大数据由广电总局牵头,力求通过去“脱水无污染”的收视数据,来客观地反映剧集播出情况,它不论在影响力、覆盖面还是技术层面,都颇具优势。
到目前为止,其数据汇聚了全国36个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,300多个地级和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;全面覆盖有线电视、直播卫星、IPTV、互联网电视以及网络视听领域等不同传播渠道;统计的节目频道数量超过3200个,足见其在覆盖面上的优势。
在技术上,中国视听大数据一改抽样调查的传统,它集百家所长,创新建设了一套以云计算、全网络、全样本、大数据为重要特征的新型大数据收视调查体系,力求数据“精准到户”。
在规范性上,中国视听大数据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,还会根据《电视收视数据清洗规范》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清洗,电视剧的统计范围是黄金时段19:30—21:50,相关指标为统计周期内有关剧目每集综合收视指标均值。
中国视听大数据由于流程的严密而无法实现实时更新,目前它的更新频率为周更。
大容量、高技术、低污染,中国视听大数据也由此愈发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,并成为衡量各个公司收视率真实性的参考指标。
在标尺的统一衡量下,收视造假的暗箱操作无所遁形,行业对水榜的态度,也从质疑走向放弃。去年10月,湖南卫视率先“躺平”,各卫视也随之跟上脚步,不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收视率。
2021年末,对于收视造假情况的规范后,从数据上明显可见,CSM63城的收视数据降低不少,并且与酷云和CVB处在同等水位上。
各平台在数据上水位的统一,也在显示数据逻辑的殊途同归。毕竟想要成虎尚需三人同行,一方的虚高只会落得贻笑大方。
就目前而言,在实时收视上,酷云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,同时接入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,便利使用者查询的同时,也证明了行业媒体对酷云的认可。而在阶段更新方面,大众对中国视听大数据的认可度明显更高。
今年春节之后,收视数据全面归于正常。与其被流量裹挟、唯利益是从,不如遵循客观现实。真实地反馈数据情况,才是收视率存在的意义。造假数据的虚高虽会暂时让某些人称了意,但当行业被污染后,毁掉的是行业共同体的社会信誉。
以史为鉴,避免收视造假、维护收视清朗,才能真正地推进行业正向发展。
【文/弈辰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