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柳暗花明汽车销售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柳暗花明汽车销售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吉利并购像联想,研发像华为,李书福一手打造的汽车巨头崛起了吗?
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谈谈我对吉利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崛起的看法。
近年来,国产汽车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,尤其是吉利汽车,从曾经的四个轮子加一套沙发,到如今年销量150万的国产汽车巨头,吉利汽车可谓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,先是蚂蚁吞大象收购沃尔沃,通过几年的磨合,逐渐吸收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,打造出了以博瑞,博越为代表的吉利3.0产品,同时帝豪系列在紧凑轿车市场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和产品性价比,成为轿车领域唯一可以和合资车分庭抗礼的品牌。随后一套组合拳,推出领克品牌,成功打通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共享渠道,接着在资本市场再次出招,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股份,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。
吉利通过资本市场的高明运作,为自己减少了数十年的研发时间,并购方面有联想的影子,但是效果却比联想好的多,联想无论是收购IBM还是摩托罗拉,都没有打好这两张牌。而吉利却把沃尔沃用到了极致,彻底拜托了以前自由舰时代低端的形象。
研发有点华为的影子,却不如华为成功。华为已经掌握了手机端的核心技术,成为手机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。通讯行业更是世界第一。吉利目前的三大件技术,不要说与大众丰田比,即使在国产品牌也没有绝对的优势,在技术积累上,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另外国产品牌的崛起,需要我们国人积极支持,回顾日韩的汽车工业发展史,当年他们的国民怎么做的,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。诚然,国产汽车目前还比不上合资品牌,但是也绝对不是五年前修车排队的情况了,满大街的哈弗和帝豪,是最好的证明。
对于“吉利汽车并购像联想,研发像华为”的言论,不真实。吉利,可以说既不像联想,更加不像华为。从评价来讲,吉利比联想“壮实”,却不如华为,存在优点,但也有缺点。李书福一手打造的汽车巨头企业,未来也将面临“新挑战”。
一、吉利不像联想,也不像华为。
如果说吉利像联想,那么说白了就是笑话吉利就是一家做外壳的企业,毕竟联想最为拿手的就是“组装”,并且联想成功以后的海外收购,都可以说是及其失败。现在,可以用“自身难保”形容现在的联想,发展也越来越差。但是吉利与联想不同,几笔大的收购都是比较成功的存在。
2010年上演“蛇吞象”收购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%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,包括知识产权。现在吉利持有沃尔沃集团8.2%的股权。当然,这笔海外收购,也是吉利打响“知名度”的有名的一枪,自后一发不可收拾。经过了9年时间,现在来看这笔海外收购,也是成功。所以,要说“吉利并购像联想”,其实一点都不像,吉利更优。
那么至于“研发像华为”呢?也是不像。华为一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高达几百亿,甚至说全国投资研发费用最多的公司就是华为,但是吉利呢?2017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4亿港元,2018年上半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是2.65亿港元。吉利与华为之间就研发费用而言,之间的差距能够达到100倍,投入的费用远不及华为。
所以,要说“研发像华为”,一点儿也是不像。每年百亿净利润,仅仅投入几亿元去搞研发,没有华为那般专研。
二、吉利将在新能源汽车趋势下,面临新挑战!
如果说未来汽车行业将有着怎样的变局,可能都会说将会是“新能源汽车”“人工智能驾驶技术”将会是未来的趋势。但是,吉利呢?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人工智能驾驶技术,都没能走在行业的前言。
虽然,2018年吉利开始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,但是从科技攻克的能力来讲,已经落后于同行业专注新能源洗车领域的公司。而新能源电池就好比是发动机,技术也是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够研发成功。而吉利想要在这一块进行突破,已经落后于人。后期只能是投入更多的资金,大力搞科研攻克才行。
所以,李书福一手打造的吉利,将在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下,面临新的挑战!
作者不易,多多点赞,十分感谢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暗花明汽车销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柳暗花明汽车销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